江苏省市场监管重点实验室(食品真实性鉴别技术)2025年开放课题申报通知
江苏省市场监管重点实验室(食品真实性鉴别技术)致力于食品真实性鉴别技术的研发与应用,以保障食品安全和提升食品质量为目标。围绕重点实验室研究方向和发展需求,现提出2025年开放课题指南,旨在通过跨学科合作,推动食品真实性鉴别技术的创新与突破。
一、建议方向
(一)基于核酸与蛋白组学协同分析的源性鉴别分析技术研究
采用包括核酸杂交技术、PCR技术、基因芯片、等分子生物学技术,以及蛋白质芯片技术、电泳技术等蛋白质组学方法,实现对食品源性的高效、准确鉴别。
(二)基于化学成分识别分析的食品掺杂掺假检测技术研究
针对消费量大,且政府和百姓普遍关注的食品掺杂掺假行为开展相应研究,开发基于典型化学成分识别分析的技术方案,开展肉类成分与品质快速检测技术和装备研制。
(三)基于质谱分析的食品及保健食品非法添加识别技术研究
研究食品非法添加物高通量非靶向检测技术,食品(保健食品)非法添加化学药物确证技术等,开展前瞻性探索性研究。
(四)基于多维成分统计分析的食品产地溯源技术研究
开发基于脂质组学、代谢组学、蛋白组学分析的农产品产地溯源技术,开展动植物产地鉴别及溯源,筛选产地关联特征标志物,形成可应用的产地溯源技术。
二、资金管理及实施年限
2025年度重点实验室拟支持开放课题2-3项,每个课题支持额度为6-10万元,承担单位应严格管理,独立核算、专款专用,不得用于支付其它与项目无关的费用,鼓励配套自筹经费。
课题实施周期不超过18个月(2025年3月1日至2026年8月30日)。
三、考核指标与成果管理
课题应至少发表SCI期刊论文1篇,申请发明专利1项,并提交研究报告1份,申请人应与重点实验室科研人员联合开展研究,研究成果应具备较好的应用价值。课题完成的科技成果及形成的知识产权归双方共有,论文需标注重点实验室名称和课题基金编号。申报人应确保研究成果的真实性,且不存在知识产权归属争议。
四、申报要求与流程
申请人应具有博士学位或副高以上职称,申报单位应具备相应的科研实力和条件,能够保障课题的顺利实施。申报课题应紧密围绕建议方向,具有创新性、实用性和前瞻性,能够推动食品真实性鉴别技术的发展与应用。申报单位需提交详细的申报书,包括项目背景、研究内容、技术方案、预期成果等。
申请人按要求填写申请书及课题信息表(见附件),并将申请书(Word版)和课题信息表电子版于2025年1月24日前发送至邮箱:sbkxk@njifdc.org.cn,邮件主题:食品真实性鉴别项目申请书+申请人+申请单位。纸质申报材料装订盖章后一式2份寄送至我单位。
五、联系方式
联系人及联系电话:顾老师,025-89636192,18951782950
地址:南京市江宁区文芳路199号2号楼,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检验院设备科信科
附件:1.课题申请书
2.课题信息表